搜建筑资料网 - 做最好的工程资料下载网站!本站永久网址:www.sojianzhu.com

当前位置: > a > 园林 > > 内容页

主体功能区划分与优化生产力布局研究进展

浏览:2019-01-27 17:18

 

 

 我国学者主要从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保障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政策体系、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地区产业发展、应用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指导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与优化生产力布局工作,需要从国土空间状况评价、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生产力布局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且要从财政、产业、土地、人口、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差别化和有针对性的、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区域政策,引导和规范开发行为。

 

  主体功能区划分是生产力布局优化的重要基础。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通过划分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类型区,确定区域发展理念、方向、模式和结构,推进区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20世纪中期,德国、荷兰、日本等国根据本国的国土空间实际,研究和制定了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对改善人地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工作。2000年,国务院下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目前,全国各地有关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研究,学术界有一定的探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保障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政策体系研究

  侯晓丽等(2008)探讨了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体系,提出了对于不同开发类型区的不同政策重点,这些政策既满足了主体功能定位的需要,又考虑了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