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 2019-01-24 19:17
前言
本市历经30年的快速发展,在通过涵盖全市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市更新、基础设施五大领域的六十个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提出了加速城市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这是自本市“十五”规划以来,通过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引导资源向符合城市发展及产业政策导向的领域配置,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十一五”期间,本市通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从村镇经济到园区经济和总部经济的跨越,并对旧村、旧城、旧工业区等“三旧”区域进行改造,推动社会形态改造和经济再造,实现与城市的全面融合。
根据本单位对地下连续墙监理的经验,提出以下地下连续墙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供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参考。
1 连续墙深度 对于地表沉降 的影响。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连续墙深度 越大,地表沉降 越大,但超过某一深度 0后,地表沉降反而减小。临界深度 0的大小与建筑物荷载造成的附加应力的大小有关。在 0处,由泥浆产生的侧压力应当与开挖前土体中的侧向压力相等。当连续墙深度 > 0时, 0~ 范围内的泥浆产生的侧压力反而会使地表隆起,因此地表沉降反而减小。
2 建筑物荷载 对地表沉降 的影响。当建筑物荷载较小时,地表反而发生隆起。这是由于泥浆产生的侧压力 1大于因建筑物荷载和土体自重在土体中产生的侧压力 ,使得地表隆起。当建筑物荷载 增大而使得 > 1时,地表便会产生沉降。沉降的大小应当与土性以及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有关。
3 泥浆护壁对地表沉降 的影响。泥浆护壁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无泥浆护壁时沉降加大,而有泥浆护壁时,地面反而隆起。
4 在实际施工中采取“跳槽段”开挖的形式,往往对地表土体影响较大,故不建议采用“跳槽”开挖。
本工程场地内的原有建筑物虽已拆除,但其遗留下来的老桩基未进行处理,老桩基的形式极为复杂,这些桩基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地下连续墙和工程桩及挖土施工。目前地下障碍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 定点规避障碍物
这种方法需要将探明的桩位与原有的桩位图合成,并将合成的图纸对照新工程的基础设计图,两张图纸中与新基础结构重合的障碍物作为需要清除的障碍物。
根据实际的障碍物情况,以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为前提,对工程桩桩位进行调整,使地下连续墙、工程桩、格构柱等结构尽可能避开遗留的障碍物,为此设计单位将需要多次调整结构图纸,这种方法尽管可以节约成本,但经多方协调很难实施。
2 引拔机拔除
难以避开的老基础,对于方桩和木桩等体积较小的障碍物,可以采取引拔机清障,拔除后并注意回填,引拔机清障时由于振拔榔头的作用,对周边环境的表面位置有一定影响,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3 全回转清障
对于体积较大、深度大的难以避开的障碍物可以采取全回转清障,全回转清障对周边影响不大,对于深沉的障碍物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部位,根据地质和障碍物的情况清桩时间较长而且采用全回转清障费用相对较大。
本工程原主楼的桩基、靠近保护建筑及危房位置的清障,建议采用全回转清障方法。
施工期间主要的污染因素有物料运输噪声、扬尘及建设工地机械设备噪声、废水、固体废物及扬尘等。
1 施工期噪声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具的噪声。施工机械有:各种塔吊、龙门吊、汽车吊、各种轻重型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电焊机、压路机等,这些机械的噪声多在80dB~95dB。
由于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无良好的消声隔音措施,主要靠距离衰减以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选用性能优良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为避免施工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打桩机等高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在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情况下,因本项目地处闹市区,周边不仅有居民区,还有高档酒店和写字楼等,本工程的施工噪声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要长达4年之久。建议对施工噪声作严格控制,规定作业时间,并走访周围单位和居民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
施工扬尘来自于施工期间土石方的开挖、堆积在露天的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被风吹后引起的二次扬尘,此外还有运输车辆产生的运输扬尘等。
为减轻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1)建设单位在工程概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的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用。
2)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土方作业规范有序,做到工完,料净,及时清运。
3)本工程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同时加强施工工地的地面硬化,使扬尘降到最低程度。
4)运输易产生扬尘建筑材料的车辆应加盖篷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对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积极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
5)设置简易材料棚贮存各类建筑材料,对可能散发粉尘的物料堆场采取覆盖或洒水,垃圾及时清运等防护措施。
3 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中的冲洗水和洗涤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按40 L/(d?人)~60 L/(d?人),施工现场居住人员按800人计,其日产污水量32 m3~48 m3。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可就近排入排水管道。
4 施工期物料运输噪声影响
交通噪声是一种不规则的噪声污染,有时在短短几分钟内声级变化40dB~50dB。本工程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可高达80dB以上,其经过沿路紧临路边的敏感点时,其噪声值可在70dB~80dB之间,超标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本期工程物料运输量大,对环境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比较难于控制,建议业主在开工前作专题研究。
5 施工现场车辆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的东侧是地铁站,一标段的南侧、西侧是保护建筑和永久性建筑,二标段的西侧和北侧是危房和居民住宅,不具备开车辆进出入口的条件,根据现状开设的惟一通道是在中间,但是马路太窄,不适宜工程车的交汇,而且将影响居民的进出,造成不安全隐患。建议拓宽现有进出道路,协调周边、城管及交警关系,确保交通运输的畅通。
本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虽然在更新项目的申报、审批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是,旧城改造综合整治与一般正规的建筑施工过程有所区别,由于缺乏建筑基础资料、现状建筑情况复杂、施工周期短、涉及人员多等问题的限制,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方案能否实施的关键。因此,在施工方法和策略上都需要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