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建筑资料网 - 做最好的工程资料下载网站!本站永久网址:www.sojianzhu.com

当前位置: > 建筑施工 > > 内容页

商厦预应力钢筋砼施工技术措施

浏览:2019-01-19 12:25

 

:铺设并固定预应力筋、张拉端和固定端的预埋件,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预应力体系不移位,预应力体系固定就位后,各工种施工中不得挪动其位置

更多精品源自 方案

  商厦预应力钢筋砼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其中框架梁采用无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钢筋全部采用II级松弛 j15.2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57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钢绞线标准强度的70%。锚具采用I类锚具,其中张拉端采用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此外,采用逆序施工时,还需要采用单孔锚连接器。预应力张拉断的内缩量不应大于5mm。

  1预应力施工工序:

  每个流水段预应力施工作业与其他施工作业的工序按照如下页框图进行。

  按照结构整体施工划分的流水段进行预应力施工。

  2施工资源配置:

  预应力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见下表

  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3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要点:

  预应力筋下料

  1.根据施工图纸计算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出具料表。

  2.预应力筋开盘时,如有保护层不合格段,用切割机将其切去,禁用电弧焊。在预应力专用下料场地进行下料,下垫彩条布,禁止将钢绞线在地面上生拉硬拽,以免磨损破坏预应力筋的PE保护套,对PE保护层局部破损处应用胶带缠裹紧密。

  3.按照料表进行下料,误差范围为-50 ~+100mm。

  4.将切割完的钢绞线按照使用部位逐一编号,贴上标签,注明长度及代号。制作固定端挤压件,将钢绞线扶正并对中,挤压一次完成,过程中不停顿。下料完毕的预应力筋按部位分类成捆、成盘挂牌,离地放置,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预应力体系布置

  1.在非预应力钢筋施工时,按照预应力体系布置图与节点大样设置并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筋或马凳。

  2.铺设并固定预应力筋、张拉端和固定端的预埋件,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预应力体系不移位,预应力体系固定就位后,各工种施工中不得挪动其位置。

  3.局部存在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筋冲突的地方,原则上应优先确保预应力钢筋的位置和形状,具体情况与设计、监理及施工协商解决。

  4.预应力筋铺设完成后,应对预应力筋沿全长进行检查,对局部破损处进行修补。

  5.预应力筋竖向位置偏差控制在±8mm以内;预应力筋张拉端端头与承压板垂直距离长度不小于200mm;张拉端、固定端各组件间紧密接触,并严格控制锚具中心与混凝土的边距不小于设计尺寸。

  6.按照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体系的隐检。

  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工序:预应力筋随总体结构施工顺序逐层张拉。张拉工艺如下:

  1.张拉计算

  张拉控制应力和实际张拉力

  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con,计算出张拉控制力F,以及初始张拉力20%F,和超张拉力103%F,并根据油泵千斤顶配套标定表计算出各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

  2.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计算公式为 ΔL=(P*L)/(Ay*Eg)式中:

  ΔL --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P --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Ay-- 预应力筋公称面积;L -- 预应力筋长度

  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由原材试验测得)

  3.预应力筋张拉控制要点

  (1)待砼强度达到张拉设计强度后,提出张拉申请,经各方签认,方可张拉。

  (2)清理张拉端操作面,安装锚具夹片。

  (3)检查结构混凝土承受预应力部位的浇注质量。

  (4)核对设备编号与标定报告,并注意有效使用期限。

  (5)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分工职责。

  (6)专职质量检查员到现场监督并联系监理到现场旁站监督。

  (7)张拉预应力筋并记录各级张拉伸长值。

  (8)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切割多余的钢绞线,锚具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

  (9)对张拉端进行保护,并按照设计要求封堵张拉端穴模所留空隙。对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用保护油脂充分覆盖预应力筋锚具夹片,再用塑料封套盖严。

  (10)张拉工序采用应力和应变双重控制,以应力控制为主,用应变进行较核,以保证预应力可靠有效的建立。

  (11)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误差控制范围为-5% ~ +10%。

  (12)锚具回缩量不大于5mm。张拉时发现滑丝、断丝,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继续张拉。

  (13)任何情况下,张拉应力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80%。

  (14)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张拉。

  (15)各个工序中严禁电气焊损伤预应力筋。

  4试验

  预应力钢绞线、锚具与连接器

  1.钢绞线进场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报告单中的项目填写详实,字迹清楚,数量与实物相符。

  2.进场后报监理工程师,根据规范要求做钢绞线原材性能抽样试验。

  3.进场检验内容: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规定抽样做力学性能实验。

  4.无粘结预应力筋外皮仔细检查,确保无破损。

  张拉设备

  1.选定具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油表系统)进行配套校验与标定。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校验张拉设备的试验机精度不低于2%;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2.根据标定的张拉力和油表读数关系,确定出各张拉控制应力点的油表读数值。每套千斤顶和油泵配套使用,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千斤顶进行重新标定。

  3.张拉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测,超过校验期限而未校验的设备不能用于张拉施工。


更多精品源自 方案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