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桥梁评估方法
浏览:次
2019-10-25 16:09
基于国内桥梁评估方面研究成果,目前在实际的桥梁评估中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承载能力评价为主的方法,一类是以状态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方法。
对中小桥梁与大型桥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
在大型桥梁评估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桥上建立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对反映桥梁结构状态的特性参数进行部分或全面监测,然后以监测数据与人工检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大型桥梁做出科学的评价。
中小桥梁由于数量多,分布广,日前不可能在每座桥上安装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只能通过检测手段对中小桥梁承载能力做出评价。
所谓桥梁检测评估,就是对既有桥梁的整体、各组成部分进行检查、检测,通过理论检算分析,辅以相关实验,对桥梁的病害情况、损伤程度、实有承载能力以及能否正常运营做出鉴定;同时,分析桥梁病害和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和维修加固的建议。

工具/环境
混凝土车辆测量仪器工作人员
步骤/方法
1常规综合评估法
现行的《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采用了常规综合评估法,首先确定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一类~五类桥梁);其次根据缺损程度(大小、多少或轻重)、缺损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无、小、大)和缺损发展变化状况(趋向稳定、发展缓慢、发展较快)等三个方面,以累加评分方法对各部件缺损状况做出等级评定(重要部件以其中缺损最严重的构件评分,其它部件根据多数构件缺损状况评分);然后依据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养护要求,采用专家评估法对规范推荐的各部件的权重进行修订(变权);最后根据公式(1.1)计算桥梁结构技术状况指数Dr和参照进行评定。
Dr=100- /5 (1.1)
其中: 为各部件评分(0~5); 为各部件权重, 。
表1.1 评定分类界限
结构技术状况 Dr ≥ 88 60 ≤ Dr<88 40 ≤ Dr<60 Dr<40
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五类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这种方法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把数据、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主客观判断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
然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全部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运用其确定指标权重步骤大致如下:首先,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其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最后,由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3模糊综合评估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对象分类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属于也可以不属于,可以考虑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较好地解决了事物的模糊性与算法的确定性这一矛盾,能很好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模糊综合评估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模糊运算法则的选择,隶属度的确定,参评人员主观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问题。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它方法如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神经网络法、距离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的聚类法等,由于本文没有涉及,在此不作赘述。
教程结束。
注意事项
,我国公路系统现有各式各样的桥梁共27万余座。
桥梁在运营时,由于频繁承载以及各种超限车辆的运行、自然灾害的侵袭、交通事故等人为事故的侵袭,必然会造成桥梁损伤和局部破坏。
根据全国公路普查资料,近几年来我国的危桥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05年年底共查出的危桥达9000余座。
因此,为了保证既有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尽可能延长其安全使用年限,对既有桥梁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