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 2019-12-25 20:21
水泥混泥土由很多因素构成,每个因素在整体中都发挥着作用,现就水泥路面各个组成部分特征,位置,及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垫层、基层及面层组成。
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土质的不同,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宽度。
垫层材料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混凝土面层下设置基层的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基层的选用材料。
特重交通:贫混凝土(注意对比素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
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面层选材。
目前我国较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水泥路面抗滑。
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具备较高的抗滑性,以提高行车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