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节能报告
节约能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一五”规划,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部署都把节约能源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位置。
一、主要工作
全国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国节能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节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开展的节能工作
三、存在问题
1、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
在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把节能仅仅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供应紧张时重视节能,供应缓和时放松节能,片面认为节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对节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节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宏观政策的各个方面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一些地方和行业节能管理有所削弱,节能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2、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
1998年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配套法规不完善,操作性上有待改进。
能效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尚未颁布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产品)没有能效标准。
虽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不到5%。
3、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国内外实践表明,节能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目前在财税政策上对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
4、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供热体制改革滞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贯彻落实难度较大。
5、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节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示范(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
6、节能监管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
目前,全国共有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145个,绝大部分受政府委托开展节能执法监督和监测。
但总体上看,多数节能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监测装备落后,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体实力不强。
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节能信息不畅,难以适应节能工作的需要。
四、解决对策
从宏观上看,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不抓落实,再完善的方案也是一纸空文,再明确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
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培炎同志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情况,审议年度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三,全面落实责任。
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
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省级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国务院每年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第四,搞好协调配合。
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发展改革委、环保部门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他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有关具体政策措施和贯彻落实意见。
各地区、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
第五,广泛宣传动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要让全体人民懂得,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六)年节能工作具体要求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2,推动技术进步。
3、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4、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5、强化污染防治。
6、健全法规和标准。
7、完善配套政策。
8、强化节能宣传。
基本上的大况就这样 你结合着你部门的情况加以修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