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 2019-01-19 11:15
 把A液(水泥浆)和B液(水玻璃)混合,成为胶态溶液,混合液的黏性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随之进入流动态和可塑态,达到凝固区。水玻璃浓度越低,液温越低,这种双液浆的液浆维持流动态和可塑态的物理凝胶时间就越长。水玻璃加量太多时,反而会影响水泥浆初凝速度。2.2.2 二次注浆填充机理 客-大区间二次注浆采用的双液浆一般分瞬凝固结型和可塑型。瞬凝固结型浆液主要用于防水堵漏、阻隔水囊;可塑型浆液用于填充空腔、控制沉降。瞬凝固结型浆液注浆机理如图2所示,可塑型浆液注浆机理如图3所示。
2.2.3 二次注浆系统 客-大区间采用2台双液注浆泵,型号分别为KBY-50/70、YZD-50L/D。自制的自动搅浆设备,转速60 r/min,每次搅拌量100 L。2.2.4 二次注浆浆液配比 二次注单液浆的水灰比取1∶1或1∶1.2。二次注双液浆配比必须适应注浆目的和注浆条件,若浆液配比不对,会导致注浆失败,严重时会引起工程事故。根据水泥和水玻璃性能来确定双液浆配比。在本工程中,二次注浆的A液水泥浆水灰比1∶1或1∶1.2,水玻璃加量60%~100%。水玻璃的用量由注浆中需要浆液初凝的时间确定,在二次注浆前要现场做试验。近年来对双液型浆液的早期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规定1 h后的单轴抗压强度为0.1 MPa左右。双液浆凝固时间要求见下面二次注浆施工方法。2.3 二次注浆施工方法2.3.1 用二次注浆控制地面沉降施工方法 根据地层不同,控制地面沉降使用的浆液也不同,在软弱地层里注单液浆,在硬岩里注双液浆。双液浆注浆时,注浆压力控制在2.5 MPa以内,在硬岩里控制沉降,首先是建立止浆帷幕,用水灰比1∶1.2的水泥浆液把双液浆的凝固时间调整到20~23 s,止浆帷幕建好后,停止10 min后,开始用凝固时间比较慢(凝固时间在3~5 min)的液浆填充满止浆帷幕中间的空隙,注浆压力控制在2.5 MPa内,当注浆压力接近2.5 MPa时停止注浆。注完浆后要封孔,封孔时浆液凝固时间调整到15s,注完50 kg水泥,关掉注浆泵。2.3.2 用二次注浆控制管片上浮方法 地层形式和浆液的配比是引起管片上浮的主要因素。管片上浮发生在硬岩段,采取措施让管片和顶部的围岩很快连成一个整体,利用围岩的约束力来有效控制管片上浮是解决的有效途径。用二次注双液浆可在管片与围岩之间形成结块,在同步注浆的浆液未凝固之前,双液浆凝固的结块镶嵌在管片和围岩之间,这样就基本控制了管片的上浮。双液浆选用水泥浆和水玻璃,二次注浆的压力控制在2.5 MPa内,浆液凝固时间调整在20 s左右。选用二次注浆来控制管片上浮是最经济、最合理的处理途径。2.3.3 用二次注浆防水、堵漏方法 隧道漏水的直接原因是止水条松动错位,或止水条处的混凝土开裂,间接原因是管片背面的浆液还未填充密实,所以二次注浆是堵漏的方法之一。根据隧道里漏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浆液和注浆压力很重要,在硬岩段和单个大漏水点处一般选用双液浆,浆液凝固时间控制在60~120 s;在软土层选用单液浆,或凝固时间在5~10 min的可塑型浆液,用水灰比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5 MPa内。3 结语 (1)在硬岩地段盾构注浆宜采用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相结合的背后注浆方式,浆液配比要在保证砂浆稠度、离析率、固结率、强度等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其凝胶时间宜延长并控制在5~12 h,地下水发育时,浆液的凝胶时间宜调短。 (2)在自稳能力较差的强风化、全风化岩地层和黏土层,盾构注浆单液浆和双液浆都可选,凝胶时间适当缩短为4~7h,同步注浆压力为0.15~0.2 MPa,必要时进行二次补浆以及采取地层加固辅助施工措施。 (3)在富含水地层中注浆要求能迅速阻水,快速充填。故要求浆液凝固时间短,黏性大,保水性强,不离析,凝胶时间宜控制在4~6 h。 (4)在盾构始发和到达段,总体上要求缩短浆液凝胶时间,以便在填充地层的同时能尽早获得浆液固结体强度,保证开挖面安全并防止从洞口处漏浆。 从整个客-大盾构工程施工过程看,注浆质量把握较好,地面沉降控制在+10~-30 mm内,未引起建筑物沉降、倾斜、开裂。本工程不足的地方是,在施工参数调整上过于保守,例如,试验段主要地质是残积土、岩石全风化带地层,注入率λ应该从1.6调到1.4时,却不敢调,导致浪费。在中风化地层中,由于盾尾止浆板部分已脱落,注浆压力不可能达到1.5 MPa,但施工指令仍然要求达到1.5 MPa,造成大量的浆液窜入土仓,造成经济损失。所以,盾构注浆施工一定要合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