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建筑资料网
- 做最好的工程资料下载网站!本站永久网址:www.sojianzhu.com
我要上传资料
|
会员中心
|
用户登陆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搜建筑网
首页
工程技术
设计资料
造价管理
机电设备
最近更新
推荐下载
点击排行
上传分享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
>
建筑设计
> >
内容页
世界首座双层交通预应力斜拉桥—澳凼三桥
浏览:次
2019-01-19 15:38
摘 要
:
澳凼三桥是世界上首座双层交通预应力斜拉桥
,
上层为双向
6
车道
,
下层近期为双向
4
车道
,
远期为双线轻轨。主桥主跨为
180
m竖琴式稀索斜拉桥
,
“m”形主塔
,
引桥为
60
m等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T ran bbs.Com
关键词
:
部分斜拉桥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箱形梁
;
双层交通
;
桥梁设计
1
建桥条件
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岛所组成。澳门半岛与凼仔岛之间现有嘉乐比、友谊两座大桥
,
在交通高峰时期
,
这两座桥已有阻塞现象
,
澳凼三桥的建成将使两岛之间交通更为顺畅。澳门现仅有
2
条主要通道与大陆相连
:
北端的关闸与莲花大桥
,
莲花大桥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和
105
国道。它们满足不了澳门经济发展的需要
,
制约着澳门经济的发展。国家准备投资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将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
并考虑衔接港澳。轨道交通将通过澳凼三桥连接澳门与深圳
,
开通澳门与大陆的第
3
条通道。澳凼三桥位于雷达水道西侧紧靠十字形航道的十字道口
,
东侧距嘉乐比大桥
1200
m
,
十字道口疏浚后
,
桥位处航道中心将南移
250
m
,
桥中线与航道斜交约
5
°
,
要求本桥主通航孔跨径大于
150
m。根据澳门《海港水文规范》
,
本桥通航净空为
28
m
,
设计高潮位为
300
年一遇
+4.85
m。在区域构造上
,
桥址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
50
年超越概率
10%
水准下
,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
g
,
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
s
,
场区基本地震烈度为
7
度。桥位区的地层由第四系冲淤积覆盖层及燕山期侵入的花岗体构成。第四系覆盖层厚
19.1
~
59
m
,
下伏花岗岩
,
岩面高程
-22.3
~
-61.3
m
,
由北向南渐低。
2
技术标准
(1)
设计车道
:
上层车道为双向
6
车道
,
下层近期为双向
4
车道
,
远期为双线轻轨。在大于
8
级风的条件下
,
上层交通及下层轻轨交通关闭
,
下层通行
2
车道
(2)
行车速度
:
轻轨
70
km
/
h。
(3)
设计荷载
:
汽车荷载按澳门规范执行
;
轻轨列车共
4
节
,
节长
16
m
,
节重
20
t。
(4)
通航水位
:+1.71
m
(
M·S·L
)
。
(5)
通航航道和净空
:
桥梁主跨承台顶部的保护梁间的净距为
150
m
,
高潮时竖向净空为
28
m。
(6)
设计风速
:
V
10=45.1
m
/
s。
(7)
地震
:
按
7
度地震设防。
3
总体设计
3.1
总体布置
根据通航净空及澳门侧立交净空
5.2
m的控制条件
,
澳凼三桥布置为
:
主桥位于R
=3500
m的竖曲线上
,
两主塔处的路冠高程分别为
35.809,36.028
m
,
满足通航净高
28
m的要求。南侧以
5%
下坡一段后
,
平坡延至凼仔岛路堤
,
北侧以
5%
下坡
,
一段平坡
,
延至澳凼半岛。各变坡点均设凹或凸形曲线。澳门侧以
7%
坡后与主桥相连
,
见图
1
。
3.2
桥式布置
主桥布置为
:(5
×
60)
m
+(2
×
60)
m
+(110+180+110)
m
+(9
×
60)
m
+(7
×
60+45)
m
=1825
m
,
其中
(110+180+110)
m为预应力双层交通斜拉桥
,
其余均为等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2
×
60
m为匝道与主桥连接异型段。
3.3
主孔跨径确定
澳凼三桥通航等级为
4000
DWT
,
速度为
15
节
,
主孔通航净空不小于
150
m
,
为防止失控船撞击桥墩
,
确保大桥安全
,
航道两侧的主塔墩需采取有效的防撞措施
,
考虑基础宽度及防撞设施宽度
,
主跨跨度确定为
180
m
,
通航中心线作为主跨中心线。
3.4
桥梁横断面布置
本桥为双层桥型
,
上层为双向
6
车道
,
中间有栏杆
,
两边有人行道和护栏
,
下层为双向
4
车道
,
另有
2
根?
800
mm的水管及
7
层电缆槽
,
还有通风系统、照明电力系统、消防安全及交通监控系统。为了使横桥向受力合理、施工简便
,
主桥横向设
2
个分离的单箱单室截面
,
每箱具体布置如下。上层
:0.2
m
(
护栏
)+1.0
m
(
人行道
)+0.5
m
(
路缘带
)+3
×
3.5
m
(
行车道
)+0.5
m
(
路缘带
)+0.25
m
(
防撞栏
)=12.95
m。下层
:0.5
m
(
路缘带
)+3.5
m
(
行车道
)+4.0
m
(
轻轨车道
)=8
m
;
或
0.5
m
(
路缘带
)+2
×
3.5
m
(
行车道
)+0.5
m
(
路缘带
)=8
m。为设置主跨斜拉桥塔柱
,
两箱之间间隙为
3.1
m
,
异型段后两箱梁之间间隙为
0.1
m。斜拉桥桥面宽为
15.95
m
,
主要是增加了斜拉索的锚固区。引桥箱梁及正桥斜拉桥的横断面具体布置见图
2
。
图
2
引桥箱梁及正桥斜拉桥的横断面布置
4
桥梁结构
4.1
正桥
4.1.1
上部结构
4.1.1.1
总体布置
主桥采用竖琴式平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
,
跨径组成为
(110+180+110)
m
,
全长
400
m
,
两边跨纵坡为
5%,
中间以R
=3500
m竖曲线相连。边主跨比为
0.611,
梁高
6.13
m
,
梁上索距为
10
m。
4.1.1.2
支承体系
斜拉桥边墩设竖向活动支座
,
塔梁交叉处设横向、竖向支座
,
斜拉桥的纵向位移约束采用全纵漂体系
,
采用该种布置的主要因素如下
:
主跨跨度不大
,
地震作用下纵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
150
mm
,
梁端伸缩缝的位移量能够满足要求
;
采用全纵漂体系
,
能使两塔墩共同承担地震水平力
,
避免单塔承受过大水平地震力
;
采用全纵漂体系能降低温度效应
;
因该箱梁底不能设隔板
,
无法设置在其他斜拉桥上经常采用的弹性索。
4.1.1.3
主梁
(1)
结构型式箱梁为薄壁箱形截面
,
梁高
6.13
m
,
桥面设
1%
横坡
,
为改善箱梁整体受力性能
,
在各支点底板加厚至
1.4
m
,
相应在两侧腹板内侧加竖向隔板
,
顶板底加一横肋以减小箱梁的翘曲及畸变应力。为了使斜拉索的索力能有效地传递至全截面
,
斜拉索锚固点截面内侧需同支点截面一样加强。本桥主梁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在箱梁腹板与底板结合区
,
同时集中了底板横向预应力锚固区、竖向预应力筋锚固区、纵向预应力锯齿块
,
为了尽可能减小张拉槽对截面的削弱
,
在箱梁底、腹板外侧设置马蹄形梁檐
,
将底板横向预应力锚固于其中。斜拉索梁上锚块设置于主梁翼板之下。箱梁内下层通行车辆
,
需要在箱内安装排风、防火、消防等设备
,
在竖向净空受限制的条件下
,
应尽量利用横向空间。箱梁底板宽度对箱梁受力十分敏感
,
在满足通车净空的条件下
,
应减小底板的横桥向受力跨度以改善箱梁的受力状况。因此
,
箱梁采用斜腹板型式
,
该种截面布置能缩短斜拉索的传力途径
,
有效传递斜拉索索力。此外
,
斜腹板的景观效果较直腹板佳。本桥高跨比为
1/29.4,
梁高相对较高
,
为了不致给人以沉重感
,
在箱梁外侧设檐板
,
以增加梁体的层次感
,
同时在箱梁腹板中部开设圆形窗户
,
纵向按一定规律排列
,
以增加桥梁的虚实统一性
,
开设圆形窗户也有利于箱体内的排风及排烟。内外侧腹板窗户交错排列。沿桥纵向
,
在梁内侧沿底板每隔
4
m伸出牛腿
,
以支撑过桥水管。
(2)
索距的确定相对刚度较大的主梁而言
,
主塔刚度较柔
,
从结构受力上分析
,
该桥属部分斜拉桥
,
斜拉索的力只是将主梁部分荷载通过索力传递到主塔。经过比较
,6,7,8,10,12
m五种索距均能满足受力要求。最后决定采用
10
m索距
,
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
索距加大
,
①能减少施工节段
,
减少工期
,
加快施工进度
;
②视野开阔
,
景观效果好
;
③透空率高
,
抗风性能好
;
④能充分发挥每根索的强度
,
提高斜拉索的使用效率。但过分加大索距
,
会造成施工节段过长
,
重量过大
,
增加施工难度
,
提高施工成本。
4.1.1.4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竖琴式平行索面布置
,
每片箱梁
2
个索面横向间距为
15.1
m。全桥横桥向共
4
个索面
,
中间两索面之间距离为
0.9
m
,
共同锚固于主塔中塔柱
,
全桥共有
96
根斜拉索。
4.1.1.5
主塔
主塔采用B
50
混凝土
,
自承台以上塔高
85.183
m
,
桥面以上
48
m。主塔横桥向呈“m”造型
,
共有
3
个塔柱
,
两边塔柱位于主梁外侧
,
中塔柱位于两主梁之间。在塔梁交叉处梁底及塔顶设横梁连接
,
使之成为框架结构
,
见图
3
。塔柱按其部位分为
3
个区域
:
下塔柱区、中塔柱区、斜拉索锚固区。
图
3
主塔布置
主塔柱顺桥向自上而下等宽
,
宽度为
5.5
m
,
横桥向均为
3
m。塔柱截面采用单箱单室。下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
,
高
4.0
m
,
宽
4.0
m
,
为了适应横梁端部受力需要
,
在横梁与塔柱交接处对横梁截面进行了局部加强。上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
,
横桥向梁底设椭圆线形。上、下横梁均为全预应力构件。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塔柱内壁的锯齿块上
,
为了平衡斜索在塔柱截面产生拉力
,
在塔柱四周均布置有后张预应力筋。
4.1.2
下部结构
主塔基础采用
3
个分离式承台
,
承台顶高程
-20.0
m
(
M·S·L
),
承台底高程
-23
m
(
M·S·L
),
上下游侧塔柱承台横桥向宽
8.6
m
,
顺桥向长
10.6
m
,
每承台底设
4
根直径
2.2
m的钻孔桩。中间塔柱承台横桥向宽度
11.6
m
,
顺桥向长
12.6
m
,
设
7
根
2.2
m钻孔桩
,
呈梅花形布置。所有桩按柱桩设计
,
嵌入微风化岩层。
4.2
引桥
在引桥设计中
,
分别对
50,60,70
m三种跨径的混凝土连续梁作了全面比较
,
见表
1
。换算每延米工程材料用量进行比较并考虑施工难易程度
,60
m梁跨比较合适
,
因此本桥引桥跨径确定为
60
m。
(1)
基础型式桥址处北岸澳门侧覆盖层较浅
,
埋深
30
m左右
,
下卧花岗岩
,
由北向南覆盖层逐渐加深
,
凼仔侧埋深达
80
m
,
由于花岗岩强度较高
,
为充分发挥桩身材料强度
,
进一步减少桥墩基础规模
,
每个墩设
4
根直径
1.5
m柱桩。承台采用高桩承台
,
利用当天低潮位时段
,
吊箱围堰施工。
(2)
上部结构引桥上部结构采用
60
m预应力混凝土等高箱梁
,
梁高
6.13
m
,
横桥向为两分离式单箱单室截面。每箱顶宽
12.95
m
,
底宽
9.5
m
,
腹板厚为
0.5
m
,
顶、底板厚分别为
0.25,0.4
m。主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墩顶处主梁采用加强断面
,
即在桥墩中心线沿顺桥向左右各
1
m的范围内
,
将主梁的底板加厚至
1.4
m
,
同时在箱内设加劲肋
,
增加主梁的横向挡块。加强断面底板还设有横向抗震挡块
,
抵抗地震产生的横向力。
5
结 语
澳凼三桥是世界上首座双层交通预应力斜拉桥
,
该桥所在区域风速大
,
地震烈度高
,
景观要求高。设计中显示了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突出创新
,
重点解决了
:
(1)
双层受载的单室无隔板箱梁的技术关键。
(2)
新颖别致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m”造型的主塔设计技术。主塔的“m”造型象征MACAU的第
1
个字母
,
也寓意澳门的
3
个半岛紧密相联
,
同时也象征澳凼第
3
座大桥
,
主塔造型别致
,
为国际首创
,
促进了现代桥梁技术进步。澳凼三桥必将成为澳门的又一亮点。
分享到:
相关文章
65米长三跨预应力大梁施工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
预应力连续T梁的定型设计与应用
斜拉桥及悬索桥
何为斜拉桥
广东省预应力砼T型刚构桥介绍
斜拉桥
全悬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斜拉桥钢箱梁成桥全断面焊接连接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预应力锚索加固效应研究的几点看法
48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多点顶推架设工法
上海磁悬浮铁路轨道梁预应力施工
栏目分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1
谈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 2000在我国的应用
2
陆家嘴站换乘特性与区域综合交通改善
3
通风与空调工程工程细部节点做法
4
明石海峡大桥有哪些建筑特点?
5
CAD快捷键大全
6
浅谈项目管理
7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8
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地下交通枢纽及其地下空间综
9
莫斯科地铁
10
今日莫斯科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