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建筑资料网 - 做最好的工程资料下载网站!本站永久网址:www.sojianzhu.com

当前位置: > 知识 > > 内容页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做到建筑有效防震呢

浏览:2019-10-26 23:08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做到建筑有效防震呢?

方法/步骤

    1

    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料,主要对建筑物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消减地震时的地震波,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
    传统上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交替铺上粘土、砂子,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
    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的一种特殊材料,一次设置隔震层效果更好。

    日本已经开发出一种日本开发出一种“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这种地基设水槽的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用来灭火,或者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生活用水。

    另外,日本还要一种弹簧地基,弹簧安装在大楼的地基上。
    这种防震大楼的特点是:在大楼地基的基础部分和大楼主体部分之间安装上弹簧,让大楼处在一种漂浮状态。
    实验证明,6-7级的地震经过弹簧抵消后,其震动都会降低到原来的1/10。

    2

    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设置特殊装置。
    减少地震向上传递,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2/3。
    然而,这种措施的缺点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本身的自震周期,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目的。

    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防震、粘弹性隔震等几种,设置的装置有橡胶垫、混合隔震装置等。
    通过在基础结构和上部部件之间设置隔震层。
    其中隔震支座能够安定持续地支撑建筑物重量,并具有适当弹性恢复力,吸收地震输入能量。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一种新型廉价防震加固技术悄然兴起,这种技术采用树脂材料作为抗震“绷带”包裹建筑物支柱,从而达到防止支柱在地震时发生倒塌的目的。

    3

    建筑物层间隔震措施,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造,在施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隔震装置相比,层间隔震额效果不是很明显,减震的效果可达到0.2—0.3的范围。
    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或者消减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的证对建筑物的危害,设置的装置本身与基础隔震的相同。
    这也是通过引入隔震装置来延长结构的周期,避开地震能量相对集中的频段,改变结构动力的特性,并利用耗能装置来抑制结构的位移。

    例如,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
    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它是以梁和柱来承重,它的梁、柱还有楼板都是现浇而成的。
    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
    目前,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4

    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这样,当地震来临,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从而减小地震的损害。
    这种隔震方式常见于大型钢结构,大型钢结构总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

    大型钢结构一般分为主框架和子框架,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通过锁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但是,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锁链和吊杆,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消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

    5

    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地震时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与地质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在建筑选址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分析当地地震的震向,让建筑物的走向和地震震向垂直,尽量避免两个走向平行。
    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的倒塌率更高,与之相反,与地震震向垂直的建筑物则不太容易倒塌。

    研究发现,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随地震波运动的幅度跟大,因此更容易倒塌。
    我们再建筑设计中有关抗震都坚持了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原则,虽然设计在抗震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地震中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也是建筑物修建不容忽视的一面。

    6

    加大对建筑服务加固行业政策扶持和投入,我国人均资源较少,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是我国需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建筑领域,对于市区部分老厂房,老工业区等不是拆除重建,而是进行改造加固,予以充分合理利用。
    未来随着建筑存量的继续增长、既有建筑逐步进入老化阶段、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抗震加固的需求增加、建筑结构改造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筑的加固改造行业将迎来巨大的蓝海市场,行业处于朝阳期。

    教程结束。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