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建筑资料网 - 做最好的工程资料下载网站!本站永久网址:www.sojianzhu.com

当前位置: > a > 结构 > > 内容页

我的结构设计工作小结::地基基础部分

浏览:2019-01-28 12:05

 

1、        桩的种类(直径)不宜过多,无论是预制桩还是钻孔桩,否则给施工和设计都带来很大的麻烦。相对来讲,钻孔桩可以种类多些,预制桩不宜超过两种。
2、当同直径的桩,桩长不同时,单桩承载力宜取值一样,这样便于施工和设计
3、对于有地下室的房屋,使用预制桩应特别小心,很容易造成桩倾斜、断桩,因此,图纸上应注明:
①应均匀分层开挖,严禁一步开挖到位,严禁临近堆土。
②在坑中、坑外应打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
4、地下室因建筑、水、电而部分下降时,可以和他们协商,承台、地梁能否突出来,这样可以减少承台的种类及降低造价。
5、管桩不宜抗拔,若非用不可,应认真计算抗拔力,尽量由一、二节桩承担,第一节桩尽可能长,而且必须加强桩顶和承台的构造要求,条件许可时,可以要求建筑加厚顶板上的覆土。
6、地下室、基础在与上部抗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JGJ3-2002第4.3.10.4条)。
7、布桩时,应计算布桩系数及每平方米荷载,做到心中有数。
8、对于预制桩的处理:
①对于Ⅱ类桩,可以不处理(根据动测报告定)。
②对于Ⅲ类桩,应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将钢筋笼伸至裂缝下2m或开挖处理(应较浅)。
③对于偏位桩,可以采用纠偏的方法处理,若单桩承载力没有问题,可以采用加大承台和地梁的方法来共同作用。
9、对于预制桩应进行动测(其余桩亦同)。
动测原则:单桩、两桩均动测,三桩动测两桩,四桩以上动测50%以上。当发现异常情况(桩偏位较大,Ⅲ类桩较多时),应加大动测桩数。
10、画桩位图时,应将轴力图放在一起,并且永久保留,以便日后校核。
11、做独立基础时,应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是否考虑计算底层砖墙荷载,当地基较好时,可通过地梁加腋的方法来自承重。
--对于结构计算和上部结构设计,我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过几天我再打出来,和大家探讨探讨
2、        我的结构设计工作小结--(2)上部结构部分
1、设计坡屋顶时,梁配筋后,必须自校梁底标高,算出其净高,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设计坡屋面时,屋脊(阳角、阴角)处,梁可适当减小,当板跨较小时,可以不设梁,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净高不足,再者,也会造成看上去影响美观。
3、楼梯柱(中间平台作用处)应该全程加密,因为该柱为短柱。
4、对于迎水面保护层为50mm的混凝土墙,应在50mm内增设Φ8@150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5、对于梁高的取值,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的需求,要和建筑协商好净高要求。
6、写字楼、商场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应取350x700,对于一些大跨度公键,梁宽应适当加大,应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为:
①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②350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③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7、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0.2,当建筑有要求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
8、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
9、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梁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梁,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
10、板配筋时,应注意Ⅰ级、Ⅱ级钢的区别(是否有弯钩),以及板厚不同时,千万注意不能把钢筋拉通。
11、画大样图时,一定要对照建筑大样图和立面图,以达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梁配筋时,应注意腰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 0.1%bhw。
13、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浇带应按新规范加强。
15、高层建筑中,楼板开大洞后,宜按JGJ3-2002第4.3.8条加强。
16、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则应开结构洞。
3、        同意楼主大部分意见!
1、坡屋面楼板尽可能做折板,不仅仅是美观,受力性能上也比较好(前提是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2、对于楼主的第4条,本人认为“Φ8@150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夸张了,Φ4@150或Φ6@150钢筋网片就可以了。
3、对于楼主的第10条,本人认为当楼板高差在30mm以内,钢筋是可以拉通的,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暂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
4、在画结构大样时,我一般是直接在建筑提供的大样上进行画图,这样可以保证尺寸等和建筑保持一致。
5、楼主第15条应该是规范JGJ-2002第4.3.8条
4、        1、砌体总高度及层数双控制应满足规范要求,注意结构的层数与建筑的概念不同(尤其是2.2m层高)。
2、结构计算时,注意结构刚性、刚弹性和弹性方案的选择。
3、构造柱的设置建议只在结构图上表示,建筑图上可不画,否则容易产生矛盾。
4、注意复核荷载较大处的砌体局部承压。
5、跨度大于4.8米楼层梁和大于6米的屋架支撑在砖砌体上,要设梁垫,当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6、圈梁钢筋在过梁处,最好拉通,过梁钢筋附加。
7、底层框架柱的箍筋全部加密,底层框架梁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5、        1、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梁为偏拉构件,应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2、框支梁高度不小于1/6梁跨,宽度大于上层墙厚的两倍及400mm。
3、当底层为大空间商场,层高比较高时(>5 m),注意墙厚的取值(根据抗震等级)。
4、当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时,应注意此时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的计算取值(与底部大空间只有1层是不一样的,详细参见JGJ 3-2002附录E)
以上只是我们在设计时容易忽略的几个地方,实际上关于框支剪力墙结构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一起来指出,共同完善!
6、        sat电算时注意考虑0.2Q
做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注意筏板基础墙梁抗剪计算,梁支座是否成立,尽量不做主次基础梁。
筏板边跨注意按规范乘以1.2系数放大。
屋面板双层双向配筋或附加温度应力钢筋。
楼板阳角附加钢筋
跨度大于2.0m挑梁注意计算竖向地震。
挑梁下铁筋不要太小,0.3倍上铁较好,对绕度、裂缝有好处。
梁高>600增加腰筋
连梁注意加腰筋,配筋率0.3%
暗柱配筋注意不要只看首层计算结果,往往二层配筋也较大(首层层高高,二层小,首层刚度小于二层)
计算结果注意层间位移和比值,注意不大于1.5
周期注意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值不大于0.9
注意下层刚度和上层刚度比值应满足规范要求。(70%要求)
嵌固层的选取注意层间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
7、        1,作高层是还要注意计算结果的“六个比”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 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3.4.2。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
2,对楼主的13条 我认为还要注意角柱的配筋 有时后 计算配筋小于构造配筋,要注意验算
3,同意搂主梁宽350的说法,梁宽350梁支座上部刚好能配5跟25的钢筋,300宽就不行。
4,画大样时,我都是在建筑图上直接画的,可以更好的理解建筑意图,省时省力。
8、        1.焊接会使钢材材性改变,推荐采用机械连接。
2.满足了0.4laE和弯折15d后,不一定要满足加起来后的laE。
3.正常排的箍筋不得作为承受集中力的吊箍。
4.有效高度的控制:
配筋率≤2.5%,受压区高度控制。
梁端截面梁底/梁面钢筋,以保证延性,规范最小配筋率采用全截面计算,其他配筋率也可采用全截面计算。
通长筋取梁面、梁底筋较大值的1/4。
5.主框架梁直接搭在连梁上,连梁易出现破坏。故不能搭(见高规),次梁可以。
6.框架梁内用十字交叉梁分开时,底筋应连通,用有限元算时次梁处有时产生负弯矩。同样地,托梁上柱上的梁底筋也应连通。
7.荷载新规范,对≥4.0kN/m2,民用不是x1.3,工业可乘1.3。
8.错层处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9.)梁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在0.85左右,实际配筋不宜再减少。
9、        推荐楼梯用morgain计算,方便快捷,而且还有计算书可以打出来
10、        我也提一个看法。请大家指正。梁柱中箍筋的用钢量与纵筋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我的一般做法是:对纵筋的配置尽量不放大,但一般情况下适当放大箍筋。这样总用钢量不会增加太多,但体现了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而且从概念上来讲,提高柱的箍筋后,也间接提高了柱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以及抗倒塌能力
11、        梁宽大于350配箍率会很高,且容易产生斜裂缝,不建议采用
12、        构造上好象只要求折梁,折板在内折角处主筋断开,但我们这里的习惯做法是外折角处主筋也断开,我觉得没什么理论依椐,你的高见呢?
13、        关于楼板厚度有高差时好象高差不超过20底部钢筋可以拉通。但是上部钢筋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拉通??
请高手指教。
还有我认为我们一直说的“强柱弱梁”并不是说梁柱的线刚度比,而是通过设计时的调整,使柱的承载能力比与他相联的梁的承载能力要高。
强调梁柱的线刚度比是因为框架作用的要求,当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等于四的时候框架可以看作完全框架,其抗侧能力提高很多,而梁柱线刚度比小于1时,框架作用几乎消失,对结构抗侧不利。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林同炎大师写的结构概念与体系,上面有很详尽的讲述。

5、跨度大于4.8米楼层梁和大于6米的屋架支撑在砖砌体上,要设梁垫,当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我来说得详细一点:
跨度大于6M的物价或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该在支撑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1.对砌体为4.8M
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
3.对毛石砌体为3.9M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