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Underwater Tunnel JTG/T 3371—2022

总则 1.0.1 为规范和指导公路水下隧道设计,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及堰筑法施工的新建公路水下隧道。1.0.3 应根据公路水下隧道的使用功能、施工工法与所处建设条件,对隧道平纵横布置、防排水及防灾救援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应统筹考虑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建设风险、建设成本及运营费用等因素。
1.0.4 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及环境作用等级对水下隧道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隧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00 年。
1.0.5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0.6 公路水下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JTG/T 3371—2022) — 2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公路水下隧道 highway underwater tunnel 下穿河流、湖泊、海湾或海峡等水域的公路隧道。
2.1.2 钻爆隧道 drilling and blasting tunnel 在地层中通过人工或爆破方式开挖的隧道。
2.1.3 盾构隧道 shield tunnel 用盾构机械进行开挖、推进,在盾壳内进行管片拼装而建成的隧道。2.1.4 沉管隧道 immersed tunnel 由若干预制的隧道结构单元,通过浮运、沉放、水下对接形成的隧道。2.1.5 堰筑隧道 cofferdam tunnel 设置临时或永久挡水围堰,在围堰内采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2.1.6 场地条件 site conditions 建设场地内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与拟建隧道的关系。
2.1.7 临近环境条件 adjacent surroundings 建设场地内既有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及生态条件等与拟建隧道的关系。
2.1.8 环境作用等级 environmental action grade 地下水、围岩及大气等环境条件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程度分级。 术语和符号— 3 — 2.1.9 排放复合衬砌 drainage composite lining(DCL) 隧道围岩渗水能顺畅地排入隧道内,衬砌基本不承担水压力的复合衬砌。
2.1.10 限排复合衬砌 controlled drainage composite lining(CDCL) 限制隧道围岩渗水排入隧道内,衬砌结构承担部分水压力的复合衬砌。2.1.11 全封闭复合衬砌 fully-enclosed composite lining(FECL) 不考虑隧道围岩渗水排入隧道内,作用于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按全部水头高度计算的复合衬砌。
2.1.12 管节 element 采用一次或分次预制,可实施浮运、沉放及水下对接的沉管隧道结构单元。相邻节段间纵向钢筋不连通,组成的管节称为节段式管节,反之称为整体式管节。2.1.13 节段 segment 管节沿纵向划分的预制单元。
2.1.14 干坞 dry dock 为预制沉管隧道的管节而设置的专用场地。 2.1.15 最终接头 closure or final joint 实现沉管隧道贯通的连接结构,又称合拢接头。 2.1.16 GINA 止水带 GINA waterstop 安装于管节接头处,通过水力压接形成的第一道防水构造的压缩式防水专用橡胶制品。 2.1.17 Ω止水带 OMEGA waterstop 安装于管节接头或节段接头处,通过内贴形成的第二道可更换式防水专用橡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