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综合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提高本项目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规范应急预案管理,根据公司应急制度,特制定本项目综合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本现场项目部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 术语与定义
3.1突发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破坏等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3.2应急预案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3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危害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风险
指某一特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5 预警
指为了高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征兆进行检查、识别、分析与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并依据预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警报,提出相应应急建议的行动。
3.6突发事件分级
指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所确定的事件等级。
3.7应急响应分级
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和事发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所确定的应急响应等级。
3.8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3.9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着火、触电、坍塌等事故等)、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10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4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应急急救中,优先抢救生命。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组织原则:建立以项目部统一协调、施工单位为实施核心、相关专业救援力量为支撑的应急救援机制。
5 预案体系
本项目部负责根据组织机构和工程内容特点,制定了项目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括:
——本项目综合应急预案
——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机械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三防”专项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 风险分析
6.1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危险见包括着火、高处坠落、基坑坍塌、触电等。
6.3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一般分为两级:公司级、项目级。
突发事件共分为两个响应级别:公司级、项目级。
6.3.1 Ⅰ、Ⅱ、Ⅲ级应急的事故(事件)
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由公司定义,Ⅳ级的事故定义外的事故。
6.3.2 Ⅳ级(项目部)的事故(事件)
1)预计直接经济1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生产现场火灾、坍塌等事故;
2)造成轻伤以下事故(事件),一般未遂事件,或者亟需救援处置的安全生产事件;台风、暴雨(雪)恶性天气引发的紧急情况等。
3)灾害性天气达到二级、一级时,项目部需要启动的事件。
7 组织机构与职责
7.1 应急组织体系
7.1.1项目部建立完善项目应急指挥部。
7.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7.2.1 项目部建立自上而下的成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技术负责人担任,生产经理、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等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体系管理,负责项目部级应急预案启动时的应急指挥。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部的工作汇报、接口。
贯彻落实国家及有关部门、上级单位有关于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及规定;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组织、督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演练工作; 指挥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统一协调和调度本项目部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负责组成事故调查组在授权范围内的事故调查,并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负责对事故(事件)进行分析,制订反事故措施计划,通报各项目部吸取事故教训,防止事故(事件)重复发生。
8 预防与预警
8.1 危险源监控
项目部应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辨识结果发布,并通过作业指导文件、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加强日常的监控和应急演练,做好防范工作。
8.2 信息报告与处置
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后,责任单位应立即(最迟不超过1小时)上报项目部。项目部应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最迟不超过1小时)报告公司。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伤亡情况、单位、时间、地点、事件性质、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9 应急响应
9.1 分级响应
9.1.1 发生Ⅳ级响应(项目级)时,项目部应立即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将相关情况即时报告上级单位。
9.2 应急结束
应急突发事件宣布启动后,当指挥部判断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解除或控制,环境符合标准,应急指挥部可以宣布应急活动结束,应急结束后的相关事项应和突发事件情况向上级一单位报告。
10 信息发布
预警或者急救过程中,为现场及时急救,针对不同响应级别,应急指挥部可以发布应急信息。
应急完成后,要对应急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经上一级别应急指挥部核实后,方能发布,严禁未经调查、核实,个人或者下级组织主观猜测,不做调查而任意发布事件信息。
11 后期处置
应急处置后,应急指挥部向上一级应急归口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要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应急情况介绍、原因分析、损失统计、应急结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方面的后期处置要求,涉及上一级预案的,应向上级单位提交应急经验报告。
12 应急保障
项目部应明确专项应急预案中的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通信与信息方面的应急资源和保障措施。
项目部要在日常和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应急工作接口,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13 培训、演练和交流
项目部每年组织针对专项预案,组织演练活动,并根据预案内容,选择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
演练要提前向业主和监理单位申请,如果演练涉及其他单位或者居民,应以明确告知演习内容、时间,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避免发生误会。
要对演练活动,演练后,进行总结经验,改进完善。
演练活动按照附件格式做好相关演练活动的记录。
14 应急物资
各预案归口管理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并做好日常维护和检查,具备随时投入使用的条件。
二、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了对潜在的火灾事故进行防范,以预防和减少伤害、确保财物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适应范围
适用于在本项目部内易燃易爆品、化学品、作业点或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响应。
3 事件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
类型 原因分析 特点及后果
1、电焊、气割作业 掉落的焊渣未做遮挡或收集 发生火灾。并潜在引起脚手架木板烧毁。
2、 电渣压力焊 掉落的焊渣未做遮挡或收集 发生火灾。隐蔽性强,不易发现
3、吸烟 现场可燃易燃材料多,烟头扔到易燃可燃物中,一定条件下,引发火灾。 发生火灾。并潜在引起脚手架木板烧毁。
4、氧气、乙炔 将乙炔、氧气瓶放置于高温区域使用,胶带破损气体泄漏,遇火源引火灾。 发生火灾。不易救援。
5、其它火灾 木屑、油漆桶等遇到火源,引发火灾。 发生火灾。
6、爆炸 1、乙炔储罐无合格证明文件,未定期检查。 2、充装违反规定。充装前未进行检查,充装时也没有进行称重,充装没有记录。 爆炸伤人
7、办公室火灾 1、违章使用大功率取暖器,长时间不关闭; 着火,财物损失
4 预防火灾事故措施
4.1 火灾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逐项落实各项目安全措施:
1)动火前,项目部、施工班组负责人对现场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再检查验证一遍,确认到位。
2)工作负责人、消防监护人到位,消防监护人应24小时监护。严防动火后撤离现场,遗留的火种引发火灾。
2、加强和业主、监理单位的沟通,汇报、提醒防火工作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以求得到业主的全面、全力支持。
6.2 办公区火灾预防措施
1、因办公室电器多用插座供电,使用时切忌插用电器过多,以免造成插座、插头啮合不良发热失火。
2、不能只使用最方便顺手的某些墙体插座,闲置其他墙体插座,造成该插座电线加速老化,甚至因电流过载导致不测。
3、便携式电器一般体积较小,散热性差,容易产生自燃事故,使用时应远离桌面、台布等可燃物体,并随时查看其工作温度。
4、将智能电器的电源管理设成省电模式,不用时自动“休眠”降低功耗避免产生火灾隐患。不要让电器长时间待机,否则容易造成电器损坏或诱发火灾
5、下班勿忘关闭电器开关,最好每个办公室设置一个双连开关,下班时随手切断室内电源。闲置其他墙体插座,造成该插座电线加速老化,甚至因电流过载导致不测。
6、冬季办公室内限制接大功率取暖电器,严防电器引发的火灾事故。
7、火灾事件分级
6.1 一级的火灾爆炸事故
预计造成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生产现场火灾爆炸事故。
6.2 二级的火灾爆炸事故
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生产现场火灾爆炸事故;
6.3 三级的火灾爆炸事故
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的生产现场火灾事故。
7 管理内容与要求
7.1 应急组织及职责
7.1.1 高处坠落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各施工班组负责人
成员: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生产经理、施工员、专职安全员等有关人员组成。
应急指挥部职责:1)协调、组织应急小组,有序开展应急工作。2)做好与业主单位的应急工作接口、协调;3)初步原因调查、初步损失等。4)做好事故情况及时报告。5)协调好外部救援力量。6)保护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7.1.2 应急小组及职责
应急行动组织由现场处置组、警戒医疗组、综合组组成。
现场处置组:项目经理为组长,施工单位人员为成员,负责人员疏散、火灾初期扑救,电源切断;
警戒医疗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急救服务。
综合组:负责现场综合事务。
8 信息报告
8.1 现场发生火灾、爆炸后,无论损失程度大小,施工班组均应立即报告项目部,项目部应在1小时内口头报告上级单位。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初步原因、损失程度、应急急救情况。
9 应急响应
9.1 响应分级
1)项目部负责一级、二级、三级火灾爆炸事故的项目现场应急响应。
2)施工班组负责现场火灾爆炸事故的第一时间的应急响应。
9.2 响应程序
1)现场一旦发生火灾,施工班组应立即启动本单位预案,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项目部火灾应急预案。
2)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初步评估、核实,向上级单位火灾应急办公室汇报。
9.3 应急处置
9.3.1 先期处置,施工单位为现场处置主体,要按照救人第一原则,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扑救火灾。
9.3.2 应急指挥部:
1)协调、组织应急小组,有序开展应急工作。
2)做好与业主单位的应急工作接口、协调;
3)做好现场损失的评估。
4)做好事故情况及时报告。
5)协调好外部救援力量。
6)保护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9.3.3 现场处置组:
1)使用高音喇叭,组织火灾区域所有施工人员安全、有序撤退,撤退至应急集合点,由专人清点人数,做好记录。
2)积极组织义务消防队员、现场施工人员,扑灭消防初期火灾。
3)除应急电源外,其他施工用电的电源应及时予以断电。
4)采取隔离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隔离、转移可燃物。
5)组织对现场的塔吊、吊车,及时组织撤出现场,定放在不影响通道的安全位置。
6)引导厂内、厂外消防力量。
9.3.4 警戒医疗组:
1)负责受伤人员的急救;
2)负责现场警戒和医疗服务。
2)联系业主单位的医疗服务支持,并做好引导工作。
9.3.5 综合稳定组:
1)负责现场综合事务,协助指挥部做好综合后勤工作等。
2)负责受伤害家属的稳定工作;
3)协调应急车辆;
4)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9.4 应急结束
1)现场火灾火种彻底扑灭,方可宣布应急预案结束。
2)应急预案结束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相关资料移交事故调查小组。按规定应移交当地公安机关调查的,按要求移交公安机关。
10 后期处理
10.1 注意次生灾害,对过火、爆炸影响的构筑物,要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情况。
10.2 开展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10.3 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领导机构,召开一次专题会,将后期处置、现场恢复、保险和理赔、事故调查、本次预案总结、评价和改进方面。
11 应急物资、设备及管理
11.1 项目部应按照合同约定,由项目部配备的应急设备、物资;联系用电话表、附近医院联系方式、路线等。
11.2 应急人员的手机保持畅通状态,并随身携带。
12 应急培训和演练
12.1施工单位火灾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报公司备案。
12.2 火灾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各施工班组进行一次消防技能培训,并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并保存消防演习记录、照片。
13 附录
附录1 灭火器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