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工程测量方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1工程相关测量规范
1.2设计院交桩资料
2、工程概述
2.1工程简介
2.2自然条件
3、施工测量部署
3.1施工测量工艺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5、采用测量基准
5.1坐标系统
5.2高程系统
6、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6.1仪器设备配置及检校
6.2人员组织
7、测量任务
8、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8.1控制点加密测量的必要性
8.2测量标准
8.3控制网加密布置
8.4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9、施工测量制度
9.1图纸审核制度
9.2交底制度
9.3复核制度
9.4交接和保护制度
9.5复测制度
9.6 仪器、工具的保养和使用制度
9.7施工测量安全制度
10附件资料
10.1加密桩埋设示意图
10.2平面网控制示意图、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10.3测量成果书
10.4交桩资料
XXX特大桥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工程相关测量规范
1.1.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1.1.2《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1.1.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1.1.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1.1.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2设计院交桩资料
详见附件。
2、工程概述
2.1工程简介
XXX特大桥为京福高速铁路安徽段正线上的双线特大桥,全长为2483.09m,中心里程:DK161+983.515,孔跨为37-32m(简支箱梁) +1-24m(简支箱梁) +33-32m(简支箱梁) +1×24m(简支箱梁) +4×32m(简支箱梁) 。全桥共77个墩台,桥址位于南陵县xxx村,地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为平坦之地,多为农田,有少许村庄。主要种植棉花和水稻等经济作物;山丘上有松树、香樟树、竹子和杂草等植被茂盛。其间有乡县道和村道、沟渠及水塘。分述如下:
1、DK160+799.7~DK160+805.9处跨越县道,铁路大里程右侧与公路夹角为105.31度。路面标高103.07m,路面为水泥路,正宽7.0米。
2、桥址于DK161+677.5~DK161+681.6处跨越村道碎石路,铁路大里程右侧与碎石路夹角为84.3度。路面标高79m、路面正宽3米。
3、桥址于DK161+999.1~DK162+007.1处跨越村村通水泥路,铁路大里程右侧与道路夹角为147.75度。路面正宽4米,路面标高77.27m。
4、桥址于DK161+718.5~DK161+826.4处跨越河沟,铁路大里程右侧与河沟夹角为126.29度。
全桥共有钻孔桩基φ1.0m710根,简支梁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墩,矩形承台,桥台采用矩形空心台,最大墩高23.5m。
2.2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31°10′,东经117°57′~11830′。东界宣州市,西连铜陵、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东北隔青弋江与芜湖县、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昌、铜陵县毗邻,东南和宣州市、泾县交界,西南与青阳县相连。桥址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第四季全新统冲击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2.2.2 气象资料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31°10′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属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风多集中在三、四月份。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724.5mm,
2.2.3 地质水文
2.2.3.1地表水
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塘,其水位、流量受天气降水影响较大,在丰水期向四周排泄,枯水期由地下水补给。
2.2.3.2地下水
桥址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空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地层中、含水岩组为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富水性一般。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以蒸发排泄为主,动态变化较大。桥址区稳定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1~14.2m,
稳定水位标高为70.37~101.80。
3、施工测量部署